当前位置: 首页 > 班组建设 > 以劳模工匠精神打造敢于攀高争先的创新工作室 > 内容详情

以劳模工匠精神打造敢于攀高 争先的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4-08-29 14:30:54

作者:文/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阅读次数:14

为了更好研发大直径盾构机创新技术,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张帅坤大直径盾构机研发创新团队,并于2021年1月成立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挥团队中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的师带徒、传帮带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扬工匠精神,创造性解决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为国家锻造大国重器。

承担课题和项目

工作室主要承担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立项、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立项等。

工作室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工作室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是“包容、创新、务实、严谨、廉洁”。工作室立足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服务客户角度,以包容的精神、创新、务实的态度,严谨、廉洁的作风,紧紧围绕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具有团队精神的管理人才队伍、具有悍马精神的经营人才队伍、具有科学家精神的研发人才队伍、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队伍”的四支队伍精神,为公司系统化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具备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研发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品的先进性、竞争性、引领性;为客户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工作室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勉励工作室成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智慧和勇气去克服一切障碍。

工作室以“不畏难、不服输,时时争先进,处处争一流”勇于登高、争先的精神和“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共同目标,聚力形成团队誓言:面对挑战,我们毫不畏惧;面对困难,我们勇于向前;面对挫折,我们绝不低头;面对失败,我们永不言弃;面对自己,我们不断超越;矢志做最好大直径盾构机。

开展团队文化建设打造高效研发团队

工作室充分发挥青年人团结、奋进、肯吃苦、能战斗的特点,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工作室致力于建设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团队文化,并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实践和成果,在工作室内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团队文化。

(一)塑造共同价值观

为工作室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使员工了解工作室的使命和愿景,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形成了“不畏难、不服输,时时争先进,处处争一流”和“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班组口号。注重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定期的团队活动,成功塑造了工作室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激发团队的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为此,工作室制定了《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保障工作室管理、运行;制定了《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考核制度》对工作室成员工作进展进行绩效考核;制定了《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目标任务》《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职责》《张帅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等,明确工作室职责、成员分工、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和促进成果转化方案。

(三)实现有效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工作室每周、每半月及每月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头脑风暴、技术讨论会、内部培训、技术研讨、实践操作等活动,以提高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会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开展项目推进会、成果展示等活动,以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共享。

(四)提供发展机会

工作室建立了产学研练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工匠劳模、技术能手、高级工程师担任老师,通过师带徒、讲座、培训课、实践课等方式为公司培养研发型、技能型人才;通过举办智能竞赛,设置奖励机制促进员工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科研项目中,提高生产效率、制造精度与设备质量;通过生产项目实践应用学到的知识,精炼技术;设置考核评价机制,评出优秀人才,通过考核成为讲师,继续为公司培养人才;形成了教、赛、研、产、评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定和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在员工中普及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全面培训的思想观念。通过工作室培训机制和环境,保障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党员传、帮、带的作用,成为“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沃土,通过“双培养”机制,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源水平。

对内培训:近两年工作室已开专题讲座16次。讲座培训内容包含盾构机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维护保养与故障排除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后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外技术交流:工作室积极与外部机构、企业以及行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协作,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工作室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参加行业展会,开展合作项目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还能与同行建立紧密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工作室已集中开展8场次(72堂课)外部人员培训课程。2022年至2023年工作室接待参观交流40余次,弘扬并传播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五)关注员工成长

工作室通过谈话和沟通,了解每名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规划,并为每名成员提供成长机会和晋升通道。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持续改进和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六)落实激励与认可

工作室设立了多种奖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同时,工作室组织了多种团队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通过激励与认可的落实,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为企业和工作室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发扬工匠精神锻造大国重器

工作室领衔人张帅坤,作为2023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者,带领工作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扬工匠精神,创造性解决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主持研制百余台套国际先进的大直径盾构机,为国家锻造大国重器,成功制胜深地深海极端工况,助力国家重点工程智能建造,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型穿江越海隧道是我国基建领域重点控制性工程,大直径盾构机是保障地下空间安全高效、绿色开发的国之重器,处于全球地下工程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是国家高端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进口设备造价高,技术服务滞后,应对超大超长超深地下空间结构的针对性设计不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我国重大工程高质量规模化建造。为尽快从根源上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难题,张帅坤每年都有一百多天蹲守多个项目工地,一天到晚钻在阴暗潮湿的隧道里,跟踪分析施工重难点。每次遇到技术难题,就一整夜蹲守作业面啃“硬骨头”,逐个比对施工图纸,记录精准的数据,摸排施工障碍和问题症结。他带领工作室成功打造适应中国国情、设备性能优异的产品型谱,解决了超大部件密封难、带压进仓换刀难、地层变形调控难等三大国际难题,为实现大直径盾构机国产化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主研制的国产隧道装备一次次穿江跨海过黄河。“超大直径盾构机”创新技术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

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圈,是张帅坤和工作室矢志追求的梦想。他们从原始创新的源头发力,将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变为“杀手锏”,做好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将两块“好铁”熔炼成一炉“好钢”,打通生产制造和基础研究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大直径盾构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针对严重依赖进口的大直径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工作室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部《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项目和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攻克大直径主轴承自主设计理论、精密制造工艺、工况模拟试验等核心难点技术,填补了大直径主轴承型谱空白,为国之重器提供国产“心脏”。2023年8月24日,央视1套《实干笃行·大省勇担当》特别节目,重磅报道铁建重工实现掘进机主轴承关键技术新突破,成功打造国产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王者之心”的奋斗故事。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国内直径最大、距离最长的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集成超大直径(16.07m)、超长距离(7.4km)、超深覆土(60m)、超高水压(8.8bar)、超敏感环境(下穿北京地铁6号线、京哈高铁、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55处风险源)等施工难点,堪称隧道施工技术的“天花板”。团队合力攻坚、迎难而上,聚力突破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等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技术难题,采取多部件并行设计,做到设备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2020年9月,领军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16米级)盾构机“京华号”;2023年6月,7338m的盾构隧道顺利贯通,实现“隧道零渗漏、地面微扰动、施工零事故”。“京华号”创造单月掘进进尺542米施工新纪录,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不断深度融合,助推制造业科技升级的典型样本,光荣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和“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作为行业唯一代表,荣耀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模型永久入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张帅坤领衔研制的国产大直径盾构机贴上了“国际标签”,沿着“一带一路”出口到意大利、新加坡、韩国、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贡献大国重器、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助力海外重点工程实现智能化建造,打开了中国装备装备世界的开拓之路,推行了中国标准,擦亮了中国大盾构名片。

发挥劳模工匠团队品牌优势

根据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工作室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和劳模工匠团队品牌优势,实施创新技术革新,负责技术难题攻关,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先进技术设备,培养后备技术力量,提升创新能力,为职工搭建起岗位成长、创新竞优的宽阔平台。

(一)实施技术攻关与创新

工作室在持续搜集、分析世界大盾构工程数据基础上,依托海太过江通道工程、通苏嘉甬高铁苏州东隧道工程、昌九铁路天祥大道隧道工程、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工程金塘海底隧道等项目工程,针对大盾构施工面临的地质、工程和设备风险,重点开展盾构机全智能化监控及管理、高压环境盾构刀具快速安全更换、超长距离不换刀、超大断面隧道地表沉降精准控制、复杂地层超大方量渣土高效输送、全智能化管片拼装、绿色盾构机技术研究。

(二)推动技术成果展示与转化

工作室重视技术成果推广和转化,每项研究内容都紧贴泥水盾构工程施工、产品研发、设备生产实际,一个点子就是一个创新课题,既解决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通过试验和示范,迅速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工作室的技术攻关,展现劳模团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的风采,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已有了明显的成效。

创新成果硕果累累

工作室近两年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中国铁建、铁建重工科技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90余件,并取得专利奖项4项,形成大直径盾构机核心关键技术10余项,研制了10余台(套)大直径盾构机,1台中隔墙拼装成套设备,3台六自由度超大尺寸箱涵精调装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218亿元。设备成功应用于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工程、广澳港区铁路、昌九铁路、京唐铁路等工程项目。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装备设计、制造和应用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Copyright © 2024 ihwr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010-62978088    客服中心:0736-2970608转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    京ICP备1704817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