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以“135”车间管理文化建设工作法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 内容详情

以“135”车间管理文化建设工作法 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09-03 14:41:05

作者:文/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智造中心

阅读次数:67

车间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主体,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落脚点和支撑点。车间管理文化是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通过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磨合、协作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有的文明成果,集中体现了车间班组的精神风貌、工作干劲、协作精神和价值观念,可为企业在不同时期实现战略任务发挥重要文化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智造中心传承和发扬机械院“知行合一、卓尔不群”优秀文化,以“135”车间管理文化建设工作法积极推动企业车间管理水平优化,即围绕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人才荟萃”的机械院这一核心理念,实施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赋能“三大工程”,着力打造“五型车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一个核心理念以文化软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机械院聚焦企业发展方向,发挥文化凝心铸魂作用,将“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人才荟萃的机械院”作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紧随智造中心打造广西第一、全国知名的广西智慧交通装备技术研发制造中心的管理目标,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车间管理工作结合,提升车间管理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受人尊敬,是机械院对待员工、工作和利益的核心理念。机械院通过合法合规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来赢得广泛的尊敬,员工以机械院为平台实现个人价值,使企业、个人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享有高度的认可和尊重。令人向往,是机械院实现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郑重承诺。机械院深入实施“暖心交投”职工满意行动、“幸福型”机械院建设部署,厚待价值创造者,从素质提升、薪酬福利、人文关怀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实现共建共享。人才荟萃,是机械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倡导“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育才文化,鼓励创新与成长,为员工搭建成长舞台。大力弘扬机械院选树的广西工匠凌洪明、自治区劳模李修明的先进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证明“车间也有大舞台”,鼓励员工保持学习的心态面对万事万物,时刻保持进取意愿和能力提升,为企业创新创效。

落实“三项工程”打造有丰富内涵的特色车间管理文化

(一)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倡导“知行合一、卓尔不群”的团队文化,凝聚职工奋进力量

实施“文化铸魂”行动,就是要高举旗帜,弘扬党内政治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构筑机械院精神、机械院价值、机械院力量。机械院通过举办建院60周年高质量发展报告会、发展成果主题展等系列活动,制作六十周年宣传片、纪念册,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布《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文化理念体系》,文化体系中对车间管理文化的内涵进行阐释解读。强化知行合一,推动管理文化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员工行为,通过利用各类媒体、车间文化阵地,开展多种形式宣贯传播,确保管理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二)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倡导“人人皆可成才”的育才文化,提升团队组织力

坚持以人为本。智造中心深入落实机械院“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每月开展知行科技大讲堂、科技沙龙,强化人才培育工作,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精益管理人才队伍、市场开拓人才队伍,中级及以上职称(技术等级)人数占比达到40%,培养了一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机电四个学科高度融合的技术团队,具有强劲的产品研发、创新、工程化及工程管理能力。

坚持共建共享。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加强企业人文关怀,实现共建共享,员工人均工资由2018年的8.68万元升至2023年18.83万元,增长116.9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暖心交投”职工满意行动要求,以建设“幸福型”机械院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五个一”企业暖心活动,即提供一个暖心茶歇、开展一次关爱谈心、举办一次精彩文化节、组织一场健身运动会、组织一次亲子活动,促进员工凝心聚力,增强员工的获得感、满意度、忠诚度和幸福感。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落实重点工作执行力,智造中心聚焦机械院“五创云汇”党建品牌,围绕创业有目标、创智强动能、创造讲方法、创新增活力、创优当标杆,以党建引领推动生产经营目标实现。智造中心现有党员24人,占中心人数的43.6%,中心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支部建在业务一线、党小组建在项目一线,每年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的“交投先锋+攻坚突破”团队,开展“党员+创优”先锋行动。每名党员立足本职岗位至少认领一个创优任务,如“技术开发”“质量控制”“生产制造”“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实施文化赋能工程,倡导“躬身深耕”的创新文化,打造职工创新策源地和“工匠”摇篮

落实导师带徒,增强新生力量。依托集团公司“交投生力军”和“导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业务骨干人才“传、帮、带”的引领作用,针对新入职员工实行导师带徒制,一对一指导,加快新入职人员的成长步伐。截至目前结对师徒共培养“交投生力军”16对,完成交投生力军培养7人次。

开设“工匠讲堂”,讲授奋斗故事。发挥广西工匠凌洪明、自治区劳模李修明的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挖掘他们的奋斗事迹,揭示工匠精神境界,将他们的理念“故事化”,将他们的价值“形象化”,激励员工把精益价值理念落实到职业行为上。

举办“双师”交流,互相促进提升。不定期组织工程师和车间技师举办“双师”交流会,通过座谈研讨和现场技术交流,进行设计与制造相关技术的碰撞,针对疑难问题开展联合攻坚,两个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知识互补和提升,有效避免了设计与制造相脱节的问题,提高科研生产效率。

开展“技能比武”,促进“比学赶超”。紧紧围绕科研生产工作,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师徒同场竞技,“比学赶超”范围深厚,全方位地展现了技术人员的个人素养、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每年组织职工参加“桂有技能、产业振兴”广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2名职工获评“广西技术能手”,一批青年职工在广西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专项赛(创新创效赛)、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 “中核杯”创新创效竞赛中获得相应奖项。

打造“五型车间”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制造业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机械院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智造、智养、智维、智管、智防领域谋篇布局,智造中心聚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益型、绿色型、安全型研发生产基地为抓手,带动企业“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提速增效。

(一)打造“学习型”研发生产基地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倡导“学中干、干中学”“以学促干、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五个一”学习活动,建立起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习机制,引导员工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前沿科技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基地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持续提升员工知识素养、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智造中心成为“工匠摇篮”,凌洪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成员中,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1人次,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次,广西技术能手2人次,广西“企业创新达人”2人次。

员工每天学一小时,倡导员工每天抽出1小时,通过线上线下读书看报、分享好文章、学习文件等方式,主动利用每天空隙时间充电学习,品味书香、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班组每周集中学习一次,要求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可以结合部门、班组工作例会,围绕重要政策文件、业务板块的前沿知识以及分享好文章等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学习研讨、业务交流、轮流领学、复盘总结等形式,开展头脑风暴,让员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交流中取得进步。

科技业务每月一沙龙,每个月以科技沙龙的方式开展一次学习研讨,围绕机械院、智造中心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组织技术、生产人员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探索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路径和策略。

知行科技大讲堂每月一讲,每个月上旬开展一次“知行科技大讲堂”专门讲解。邀请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名师进行讲课。员工可自愿登台讲课,主题内容不限,可围绕自身擅长领域选择讲课主题,轮流登台传授经验、分享成果、讲授知识,为员工发挥才华才艺提供舞台。

工匠讲堂半年一讲,半年开展一次工匠学习分享活动。内容涵盖劳模工匠故事和高技能人才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等,采取“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等形式,充分调动一线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

(二)打造“创新型”研发生产基地

坚持“人才强企、创新引领、文化支撑”的总体要求,结合“五个创新举措”,引导员工当好创新“先行者”。

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突破旧有的工作方法和思维定式,探索、创造具有基地特色的创新思想和方法。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智慧高低压配电柜、智能卡机、智能OBU、隧道LED 灯、光储充设备等智能产品的产品化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以人才强企为支撑,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专家型人才,通过校企交叉培养高级技能人才,通过导师带徒培养青年骨干人才。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制定技术系列、技能系列人才管理办法,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表彰制度,探索股权激励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红等创新制度,加快技能技术人员的成长成才。

以管理创新为关键,按照“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思路,对基地车间现场执行“精益管理七条”的管理要求,不断细化地面、墙壁、设备、工具、物料、班组和安全用品的6S标准。

(三)打造“效益型”研发生产基地

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为目标,实施“向外拓展、向内蓄力”的管理模式,提前实现“十四五”营业收入4亿元的规划。

向外拓展主要是要围绕年度营收任务做好分解细化、合理分配,将年度营收利润目标分解到月度,将月度营收利润目标分解到个人,做到市场营销人“人人背订单任务、人人担营收责任”,坚持每周走访一批客户,每周通报、每月评比,以贡献论英雄、以业绩论奖赏。

向内蓄力就是要树牢“一切成本均可控”理念,以效益为中心,抓好成本关键环节和重点要素管控。建立覆盖智造中心所有产品的固定成本摊销、材料、人工等全过程的成本标准库,明确各环节的成本定额。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月报机制和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月度抽检机制,针对成本控制执行情况存在偏差的情况按既定措施做好纠偏工作。

(四)打造“绿色型”研发生产基地

通过打造绿色环境,升级绿色产线,使用绿色技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循环低碳节能的绿色生产方式。

塑造绿色文化,建立绿色车间文化,提升员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工作环境。一是以日常管理中节电、节水、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生产材料耗用为重点,完善管理措施。二是深入推行6S精益管理,培养员工良好工作习惯,形成整洁有序、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三是增加绿化率,打造绿色环境,让车间、办公区域充满绿色生机。

建设绿色工厂,按照绿色工厂(GB/T36132-2018)标准要求,开展基地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环境排放等内容的建设,提升生产基地外在、内在“含绿量”。一是优化能源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利用停车场建设新能源充电设施,为员工绿色出行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实现智慧园区管理。通过集成AI智慧园区控制管理系统、智慧路灯系统、安全用电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园区实际运作相融合,使基地园区管理更加高效、智能和精准。

推行绿色生产,推行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生产模式,通过优化产线布局和生产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一是优化产线布局。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确保物流顺畅,确保多种产品共线生产,尽可能实现高度自动化和少人化。二是优化生产管理。使用ERP、MES等信息系统,通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实时协同等方式,打通工艺、生产组织、制造的信息流,提高生产管理效能和资源利用率。

(五)打造“安全型”研发生产基地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贯彻落实机械院“怕死怕伤”安全文化,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长,全员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落实“红袖章”三级责任管控。根据工作职能不同,将“红袖章”责任划分为督导员、检查员、安全员。其中,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的人佩戴安全员“红袖章”;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为主的人佩戴检查员“红袖章”;既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又要履行监管职责的人佩戴督导员“红袖章”。确保每个作业区有1-2名安全员在现场盯、现场管,形成“三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

开展“班前5分钟”安全教育活动。“班前5分钟”由班组长或轮值安全员主持,通过观看近期安全警示教育片,宣读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文件要求告知员工作业环境情况,指出作业可能造成的伤害和风险,明确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等方式,落实班前安全自查自纠,警示提醒。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随手拍”活动。增强全员安全生产隐患重视程度,利用安全管理系统,开展生产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并提交相应责任人进行整改。

Copyright © 2024 ihwr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010-62978088    客服中心:0736-2970608转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    京ICP备1704817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