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班组建设 > 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郝建秀小组的传承与创新 > 内容详情

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郝建秀小组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19 14:39:25

作者: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123

单位名称: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名称:郝建秀小组

组长:姜玲(青岛)、许琳(枣庄)


小组文化:

小组精神 — 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小组座右铭—爱纺织 多奉献

小组使命 —生产优质产品 培养优秀人才

工作理念 —

思想观念: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工作方向:由埋头苦干向智力拼搏转变;

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向民主科学转变;

技术水平:由熟练保持向创新应变转变。  


四长五大员管理体系 —

四长:生产组长、党小组长、工会组长、团小组长

五大员:政治宣传员、生产计划员、经济核算员、产品质量员、安全卫生员


四会四访制度 —

“四会”:每天的班前班后会、每周的党团骨干会、每月的生产分析会、每季的民主生活会;

“四访”:思想出现问题必访、家庭遇到困难必访、工作出现波动必访、职工身体有病必访。


小组五二四制度 —

一天当中抓五看:上班看情绪、工作看干劲、吃饭看食欲、说话看态度、下班看成绩;

一月当中抓两头:月初抓计划贯彻、思想上鼓励;月底抓指标完成、总结经验;

一年当中抓四季:春秋季节生活好做,侧重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工作难度大,侧重加强走访谈心,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冬季搞好总评,总结本年度成绩与不足,为下年度打好基础。


小组“一制二管三培养”制度 —

一制:实行联产量、联质量、联消耗、联安全、联管理的经济责任制;

二管:实行表格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对每个员工的工作定岗位、定指标、定操作、定规程、定检查、定考核,使小组管理工作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标准;

三培养:培养员工的文化、技术和管理素质。


一、郝建秀小组简介

1951年,在全国“红五月”劳动竞赛中,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16岁的郝建秀创造出一套优质、高产、低耗的细纱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被纺织工业部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1952年5月,郝建秀所在的小组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1953年6月,郝建秀小组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了小组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的情况。7月,毛泽东主席亲嘱中央办公厅给郝建秀小组回信,勉励小组“进一步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加强劳动纪律,提高生产质量,为争取更高的生产记录而奋斗”。同年,在国家工业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纺织劳模大会上,又授予郝建秀小组“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的锦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郝建秀小组是全国纺织行业的先进标杆班组,至今已走过72年的光辉历程。自郝建秀小组命名起,就承担起传承火车头精神的使命,历经72年的传递,小组组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小组成员一茬接一茬的更新,但郝建秀小组的拼搏创新、无私奉献、永远发挥火车头作用的精神,一直在小组里传承、发扬。

72年来,郝建秀小组从火红年代的国家建设,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之巅,直至今日屹立于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的潮头,组员们始终把“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牢记在心,优质高效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始终保持了全国纺织工业标杆小组和班组建设示范者的荣誉。小组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3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人、山东省劳动模范6人、青岛市劳动模范20人;有2人3次出席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1人2次出任全国人大代表;向企业和各级组织输送干部和管理人才40人,技术骨干258人,保持了既出优秀产品又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传统;郝建秀小组先后荣获“全国纺织标杆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全国纺织班组卓越贡献奖”等287个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郝建秀小组现有成员18名,平均年龄31.4岁,其中中共党员5名,共青团员10名。担负着高、新、特品种的试纺和技术革新任务。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郝建秀小组管理的传承与创新

建设纺织强国,人才和职工队伍素质是基础。小组注重培养成员良好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奉献精神,自觉提升全组成员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素质,积极投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绝活的新一代纺织职工。在青岛纺织转方式、调结构中,小组坚持“一心、二创、三提高”(即:以稳定提高产、质量为核心;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组员工凝聚力、不断提高小组管理素质”)始终担当着企业增产节约、试纺新品种的角色。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摸索技术创新,不断攻关工艺难题,创新实践、不断发展郝建秀工作法。

(一)强化技能培训,挖掘创新潜能,创一流工作业绩

1.不断学习创新。青岛纺联集团紧跟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化制造,提升装备性能,建设数字化生产示范线。随着一批先进细纱机的装备落地,“自动落纱”、“无级变速”“落纱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功能吸引着小组成员不断学习创新。主动请教厂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一起学习、研究设备性能、工艺设定,承担着新车试车任务。下班后召开小组会,快速总结出操作要领,并传授给其他班组,使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节约用工约50%以上;2016年小组与技术部门一起制定节约用电方案,该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用电为约275万度,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卓越能效奖。

2.不断管理创新。为提高小组的科学管理水平,在“五大员”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创建了“大员组”群体共管的管理模式,使“五大员”管理做到天天有人轮流上岗,人人参与班组管理,形成“小组指标人人扛,小组管理大家干”的新格局;建立《成长成才动态培养档案》,开设班组微讲堂,“人人上讲台、个个当讲师”,提升组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团队战斗力。 2012年,企业第一次搬迁,边拆边安装边生产的局面造成员工流失严重,小组工作区域也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模式,改为哪里需要那里去,车间重要品种、难纺区域都由小组负责看管,老厂区最后一台机器的关停也是由组长坚守,小组的奉献精神影响带动整个公司。

3.不断操作创新。为了提高新品种的质量,小组成立了由保全技术人员、小组保养员和落纱工“三位一体”的操作技术攻关小组,在攻关中,从实际出发,严格操作规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三自动落纱回丝多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摸索、调试,创立了“姜玲三自动落纱法”,此项措施每月增加产能车/105公斤;随着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体系的变化,农合工占到了小组成员的三分之二。组长姜玲根据用工,开展“强素质、练绝活、创一流”岗位操作练兵活动,全年坚持四练兵活动(班前班后业余练,重点辅导个别练,新老工人结对练,落纱空隙交叉练),操作优一级率始终保持在100%,为车间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生产骨干。

多年来,小组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共参与开发新品种十余个,其中7个在山东省立项,被中国纺联授予产品开发贡献奖;攻下了30多项革新项目和五项QC攻关成果,质量和效率提高近30%,以实际行动不断完善“郝建秀工作法”,为集团成为行业内唯一的“国家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强化班组建设,搭建管理平台,坚持可持续发展

班组管理民主化是郝建秀小组的光荣传统。小组在坚持“四长、五大员”民主管理体系中,实行了“一制、二管、三培养”的管理体系,创立了“五二四”工作法,形成了班组管理的系统机制,在小组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日常管理中,小组大力倡导每个组员都是管理者,为小组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才智。鼓励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不仅要“劳力”更要“劳心”,不是简单地机械劳作,而是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积累。现在小组成员都能根据自己岗位特点提交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方案,小组将此项工作长期化、制度化,也充分重视每一项意见、建议,若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有所成效将给予建议人嘉奖。

当前鉴于小组人员的两大变化 :一是成员越来越年轻,四年前平均年龄40岁,现在是31岁;二是农合工越来越多,针对这些变化,小组不仅加强了“四访”工作,更加注重员工特别是组员的继续学习,联系学校、业余时间组织培训,鼓励他们在外面 “继续学习充电”。喜欢钻研技术的,就往技术骨干的方向培养;对管理有兴趣的,就力争培养成出色的管理人员,给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三)强化温暖工程

郝建秀小组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技能型职工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员工,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素质。小组骨干利用业余时间对组员一一进行走访,熟悉掌握每个组员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留住外来农合工,主动承担新学员的带徒工作,最多的一天带徒7人。不仅从工作上关心他们,与其结成师徒对子,还从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夏送清凉、金秋助学,让组员深深的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安心工作,立足于岗位、扎根于纺织。郝建秀小组亲情式的管理理念让小组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思广益,为小组的健康发展贡献着每个人的力量。

2012年“郝建秀小组”命名60周年。6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青岛纺织都市工业园举办了“郝建秀小组建组60周年纪念活动”。老首长郝建秀主席亲自到青岛参加了盛典,时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对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给予了新的诠释。这对郝建秀小组全体成员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必将激发郝建秀小组“勇挑重担、拼搏创新、乐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干劲。

三、企业调整转型,助推小组创新发展

2016年,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青岛纺联集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有序实施棉纺企业改革重组,将青岛市区纺织生产整体转移到山东枣庄,企业启动第二次搬迁。为继续传承好郝建秀小组的“火车头精神”,集团将小组分为两部分工作:一是将小组部分成员归于研发中心和纺织博物馆,作为小组在青岛市区的团队,其主要工作是以研发、市场和培育纺织工匠为主。同时,借助纺织谷、纺织博物馆的地位优势和雄厚的培训实力,宣讲“三种”精神;二是依托枣庄生产基地,建立新的小组生产团队,其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以生产为主,继续担当试纺新品种、生产多组分差别化产品的重任,继续发扬光大郝建秀工作法。青岛、枣庄两地的小组团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当年,因时间紧、任务重,青纺联枣庄公司根据车间现有人员,将小组15名同志筛选出来,任命许琳为代理组长,由郝建秀小组的第九任组长姜玲到枣庄公司,亲自进行“传帮带”,主要任务是把这个新团队组织好、协调好、凝聚好、管理好,最终将小组的接力棒交接好,让火车头精神继续传承发扬。

新的郝建秀生产小组已经正常运转8年,“用工荒”成为枣庄公司当前面临最大的困难,两位组长根据枣庄公司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坚持运用政治、经济、精神等激励手段,来激发组员的工作热情。政治上,注重党员的培养,枣庄公司的党务工作是属地化管理,小组积极主动联系上级党委,得到了党委的高度重视当年就获得两名的入党名额,这对小组的成员激励很大;经济上,实行多劳多得,对技术好、挡车能力强的组员鼓励她们多挡车,并且在当月的工资中一定有体现,让这个群体得到实惠,从而激励员工努力练兵,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精神上,树典型立标杆,大力选树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特别是集团一直坚持每年评选“郝建秀小组”式班组,使广大员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工作有劲头。

为更好的发挥典范引领作用,小组搭建“互学互帮、共同进步”交流平台,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阔组员眼界。广泛开展“同行对标”“班组结对”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活动,不仅活跃了班组学习气氛,还激发发了员工学业务、比技术的热情。如:邀请“中国纺织大工匠事迹报告暨工匠绝招绝活现场技术交流传帮”活动,零距离地与纺织大工匠们进行了现场技术学习、探讨和交流,受益匪浅;为推动班组建设再创新,与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名字命名的赵梦桃小组,签订了班组建设互助合作协议,双方班组长共同建立和维护的“班组建设互助合作”微信群、QQ群同时开启,双方组员在群里就班组建设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帮、互学、互助,实现无距离、无时限的信息沟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9年12月30日,郝建秀小组再一次登上“国字号”的颁奖台,荣获“新中国70年十大经典班组”荣誉称号。小组第十任组长许琳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大工匠”“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班组带头人”“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工会组长张荣梅荣获全国纺织首届“最美纺织工”称号。小组成员一起用辛劳的汗水,把郝建秀小组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了。

2023年3月20日,庆祝“郝建秀小组”建组70周年纪念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郝建秀同志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都发来贺信,表达对小组的关心和对行业班组、行业文化建设的期望。大会号召全国纺织行业职工以郝建秀小组为榜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72年的历史长河,见证了郝建秀小组的成长。小组全体组员始终牢记“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光荣传统,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生产中打头阵、当尖兵,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示新风采,小组组员们表示要在我国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立新功,争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Copyright © 2024 ihwr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010-62978088    客服中心:0736-2970608转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    京ICP备17048175号-2